• 本站推荐
  • 最受市民关注
当前位置:主页 > 墓园大全 > 详细内容

观陵山墓园

2016-03-03 11:26:36 作者: 来源:
观陵山墓园是省民政厅批准经营性公墓,由辽宁观陵山艺术园林公墓有限公司投资建设。坐落于蒲河源头,沈阳、铁岭、抚顺交界处横道河子镇上石碑山村,古称“凤鸣三郭”之地,墓园占地面积5000余亩。
 
观陵山墓园秉承‘科学布局,文化领先,传承孝道’之宗旨。以实现:东北最大,理念最新,服务最佳的艺术园林式墓园为奋斗目标。已打造成为集公墓、关帝庙、旅游、大集、登山、垂钓、采摘、休闲观光为一体,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高标准艺术园林。
 
这里,既是一个富含文化底蕴,具有生命传承意义的神圣之地,又是一片让逝者安息、生者留忆的长青之地。
 
观陵山的由来
 
观陵山是历史上的皇家围场,古马御道。相传后金时,努尔哈赤屯兵于此,狩猎时在草丛中看见一只锦鸡与一条大蛇追逐嬉戏,确认“龙凤呈祥”必是风水宝地。于是便登高观望,果真发现此处风景不同寻常:龙行起伏,曲曲如活,负阴抱阳,山水环绕。罕王欣喜若狂,对下属说道:“吾观此山,紫云升腾,实乃吉地,佳壤,先人葬此,足以”。因此而得名观陵山。

观陵山墓园
 
观陵山的景观
 
1.蒲源关帝庙
 
蒲源关帝庙相传公元1616年努尔哈赤设演兵场于辉山谷中,一日,在梦中得关公嘱托,说努尔哈赤将承大任于天下,梦醒后命人在此修建关帝庙一座,称“蒲源关帝庙”从此三百年间香火繁盛,信众云集,直到“918”日军侵华,这座古庙被摧毁。荣昌集团所属辽宁观陵山艺术园林为了充分发掘蒲河流域的文化内涵,经有关部门批准投资1000多万元于2013年11月15日,恢复建成东北地区规模最大、香火最盛,与山西解州关帝祖庙一脉相承的关帝庙。落成和开光当天,原本连续降温的东北初冬天气,忽然变得风和日丽,艳阳高照。观陵山下,蒲河源头,一派祥和瑞丽。十里八村赶来的村民说,从来没见过大冬天的还这样温暖,真是关老爷有灵。

蒲源关帝庙
 
建成的蒲源关帝庙占地总面积2472平方米,建筑总面积479.4平方米。建筑风格为官式明清硬山建筑。庙宇主要由山门、东西配殿、关圣殿四座建筑物组合而成。关帝塑像,由中国泥塑彩绘首席大师史延春先生现场历时3个月制成。抬头观拜,栩栩如生,威严而不失和蔼,庄重又具慈祥,是目前国内形神兼备的关帝像。
 
2.九天湖
 
九天湖是观陵山艺术园林的中心水系和中心景观。为此,园区借势蓄水,建成九个湖泊相连的水面体系,形成“九湖相叠,天河互映”的生态景观。九九相连,如同天河落在观陵山的九个银色珍珠,穿成一串,十分耀眼而夺目。九天湖全长1100多米,是沈阳北部、蒲河源头著名的景观。

九天湖
 
3.抗战五十年纪念园
 
“中华抗战五十年纪念园”竣工于甲午战争爆发120周年之际。每逢甲午忆国难,殇思历史,方能催人清醒。“中华抗战五十年纪念园”的主旨是为纪念从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开始,台湾人民及与全国人民开始不间断地抵御日本侵略者,终于迎来1945年抗战胜利的伟大壮举。从而以此激励国人,不屈不挠,团结奋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抗战五十年纪念园
 
“中华抗战五十年纪念园”起点以“甲午海战”为设计元素,以甲午魂广场开始。广场在湖水的荡漾中,矗立着从当年黄海大海战的旧战场运来的高大礁石。那礁石上激荡着当年的硝烟,也染过民族英雄邓世昌等人的鲜血。礁石上刻着三个书法大字“甲午魂”。
广场上立有花岗岩纪念碑。纪念碑的正面刻有“中华抗战五十年纪念碑”金字,碑背后有碑文:中华民族抵御日本侵略之抗日战争,自一九三七年卢沟桥事变始为全面抗战,一九三一年沈阳九一八事变起为东北抗战。由此上溯至一八九五年,甲午战后,《马关条约》签订,台湾同胞即奋起反抗,持续至全面抗战爆发,终迎一九四五年“九三”胜利日。故此,吾人今日而言抗战史,须以一八九五年至一九四五年为始终,前后共五十年。
 
广场正面,有黑色大理石墙,墙上刻有金色的“中华抗战五十年纪念园”十个大字。大理石墙后缘山而建为“中华抗战五十年大事记”地碑。
 
缘山而建的地碑分成三段,每段的地碑两侧都建有代表性的事件或人物纪念标志。
 
第一段:从1894年7月25日甲午战争爆发开始至1931年九一八事变。(开始有斜碑,刻“中华抗战五十年大事记”字样;“九一八”时有一小广场,广场中间竖“残历碑”)
 
两侧分别立有邓世昌塑像、《马关条约》主要内容碑、金州屈氏井、锦州昭忠祠灵牌、丘逢甲诗碑《春愁》:“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台湾简大师与林少猫雕像。
 
第二段:1931年“九一八”至1937年7月7日卢沟桥全面抗战开始。(卢沟桥此处小广场有“卢沟桥”狮子桥栏)
 
两侧有东北抗日义勇军将领张凤岐、赵亚洲、于德霖、白子峰四人墓。有“东北抗日义勇军一百零八将纪念碑”。有黄显声、王铁汉、马占山、邓铁梅、苗可秀、唐聚伍、冯占海、杨靖宇、赵一曼、赵尚志、李兆麟等11位义勇军和抗联著名将领的浮雕群像。
 
第三段:卢沟桥全面抗战开始至1945年9月3日抗战胜利日。
 
两侧建有平型关大捷纪念碑、台儿庄大战纪念碑、抗战牺牲将军以上名录碑、战时国民损失碑。辽宁籍在台去世的东北军和抗日将领墓。最后为“9.3”胜利墙。
 
纪念园里每年9月13日都将举行抗日志士公祭活动,以此告诫世人:中华民族要不忘国耻,警惕日本复活军国主义,争取两岸早日统一,复兴中化民族的伟大事业。
 
观陵山文化
 
观陵山艺术园林建园初始,即对蒲河源进行规划,在重点保护的基础上进行开发,从而形成一廊四区的“蒲水观陵”文化景观。
 
“关公文化”区——在三百多年前的关帝庙旧址上与山西关帝祖庙合作,重建了“蒲源关帝庙”。如今“蒲源关帝庙”已成为东北地区规模最大、香火最盛的关帝庙。
 
“清文化”区——清文化区主要挖掘蒲河源头的后金文化和清代文化,重点保护了当年沈阳“一宫两陵”建筑所用石料的古采石场和千年树龄的“大清神树”;重建了康熙姐姐“翠花公主墓”;拟建皇太极的“奶娘墓”和“清代翰林用印碑廊”。
 
“墓园文化”区——在观陵山艺术园林内,建有东北地区规模最大、质量最好、环境最美的墓园,并成为经得住社会与市场考验的上市公司。墓园内建有“中华抗战五十年纪念园”,两岸三地抗日志士在这里安息;建有须弥阁与九华亭,来自缅甸的佛舍利得以入阁安放,灵光熠熠;还建有名人园,著名画家周铁衡、晏少翔,著名艺术家花淑兰、王平等都在这里安葬。民间有话:“东陵北陵乃皇陵,孝子贤孙选观陵。”依山傍水,松柏丰茂,湖边白鹭叨鱼,溪旁野鸭追逐,林间松鼠跳跃的观陵山公墓。前有关帝圣君之庙,后有佛祖舍利之阁,不愧是逝者祥瑞之地,后人荫福之处。

 
“雷锋文化”区——在蒲河源下石碑村当年雷锋住过的民居旁,蒲河上雷锋雨夜背大嫂过河的地方,建成了雷锋纪念广场。
 
“四区”在蒲源水系两侧构成“一廊”,“一廊”连接“四区”,由此形成蒲河源头,观陵山下沈、抚、铁三市最有个性的“蒲水观陵”生态文化景区。



观陵山墓园园区展示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 上一篇:没有了
  • 下一篇:没有了